未经他人事,莫劝他人善,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。你怎么看?
"我宁愿给你租房子,也不会让你们回家来住。"江老伯的儿子说。
江老伯今年88岁,一直在外边租房子住。当他领着一个女人要回老家房子住的时候,被两个儿子拒之门外了。
邻居纷纷指责儿子不孝,老人都那么大年纪了,无论什么样的矛盾也不至于把老人赶出去吧?
儿子说了实情后,大家都沉默了。
江老伯是名小学教师,在村里的小学任教,民师转正后成了一名正式在编教师,待遇还是蛮不错的,在村里算得上中等人家。
他跟老伴育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,都很优秀,其中三个孩子都有公职,小儿子开了一家公司,生意顺风顺水的。
儿子成年后,大儿子另外择地盖了房子搬出去住了,江老伯和老伴跟着小儿子在旧宅居住。
后来小儿子做生意需要钱,把老宅卖掉了,江老伯和老伴就去大儿子家住了。
大儿子去城里买了房子,老家的房子正好空置着,江老伯和老伴搬进去一住就是10几年。

江老伯82岁那年,老伴不幸过世了。
大儿子见父亲一个人在家,不放心,时常回去看看。
这天,大儿子刚回到村里,就听到了一些闲言碎语。他进了家门,就见一个女人在家里,他问江老伯怎么回事?江老伯说找了个保姆。
保姆50多岁,说话做事完全是一副女主人的架势,大儿子心里不满,追问之下,江老伯承认两人一起搭伙过日子了。
大儿子非常生气,说:要么跟这个女人分手,要么就离开我的房子,我的家不能让一个外人霸占了。
江老伯带着保姆去了小儿子家。
小儿子把一楼收拾出来让他俩住了下来。
江老伯自从住到小儿子这里,一刻都不消停。天天在儿子面前告儿媳的状,说儿媳对他态度不好,不孝顺。
更有甚者,他告诉儿子,说儿媳不守妇道,他在公园遛弯儿看到儿媳和一个男的在一起。
这下子把小儿子惹火了,要住给地方住,要钱更是痛痛快要多少给多少,这天天挑事闹得鸡犬不宁的,糟心窝火,受不了。

他在外边租了套房子,让江老伯搬出了他的家,花点钱买个清净。
过了两年,家里的老房子要拆迁。
听到消息,江老伯跟那个女人悄悄领了结婚证。
等儿子们听到消息,已经生米煮成了熟饭。
江老伯找到大儿子,要求回老家住,他要叶落归根。
大儿子说:你这哪是回家养老啊,你这是伙同别人来分家产的。你快90岁的人了,百年之后,这个女人怎么办?人家要房子,怎么处理?
江老伯理直气壮,说:这房子有我的份,我住定了,坚决不走。
僵持不下,只好找人来调解。调解的结果就是:双方去做公证,房子江老伯只有居住权,老人百年之后,房子归大儿子所有。
做完公证后,江老伯住进了大儿子的房子。
那个女人跟他住了几个月,性情大变,像换了个人似的,对江老伯疾言厉色,态度恶劣。
要了钱出去买东西,几天不见人影。回到家里,也不给江老伯做饭、洗衣机,自顾自地吃喝玩乐,江老伯这才明白,这个女人根本不是为了和他一起过日子的。

未经他人苦,莫劝他人善,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,这话是有道理的。
江老伯一生辛辛苦苦养育了4个儿女,并把他们培养成才,功不可没。老了以后理应得到儿女的奉养和照顾,没想到,却被赶出家门,在外边租房住,漂泊数年,居无定所。
种什么因,得什么果,看完事情经过,大家自会明白,他的儿女确实有不得已的苦衷。
江老伯看似可怜,实有可恨之处:
一、做事独断专行,不顾及儿女的感受
老人感觉孤独,这是实情,想找个伴,也可以理解,但是年纪不要相当太大,还要征得子女的同意,年纪相差太大,代价就大,处理不好,矛盾重重。
江老伯瞒着儿女去领结婚证,大为不妥。
二、干涉子女生活,没有边界感
父母不要认为与儿女有血缘关系就可以为所欲为,要是碰到儿女的底线,关系极有可能恶化。
江老伯一味强调自己的家长权利,把一切过错都推到儿媳身上,认为是儿媳挑唆儿子不让自己回家住,不惜四处张扬,说儿媳坏话,导致纠纷不断,家庭失和。
三、我行我素,缺乏共情能力
年纪越大,应该培养多方面的兴趣,不该放纵自己,一味贪图享乐。
江老伯知道老之将至,生怕亏待了自己,临到老了,折腾儿女,也折腾自己。岂不知,知时安命,才是一个人最惬意的生活态度。
写在最后:
老人年纪大了,要活得通透一些,越是步入晚年,越是需要跟儿女处理好关系。自尊自爱,受子女爱戴,晚年生活才不会差。